画中有文自清雅——徐海燕书画赏评 孙秀明/文
中国花鸟画自宋元以来,在黄家富贵,徐熙野逸,以及苏东坡,文与可人文精神影响下,开始承载时代文人的诗绪情感,成为文人画最为典型的代表。首先是徐渭,以墨荷,水墨葡萄为载体,宣泄着自己人生的坎坷不平;八大山人朱耷,在逃避现实人生中,用枯枝寒鸦,翻白眼的游鱼,表达对现实的不满。如果说文人画是一种符号,那也只有具备这种文人思绪的人更容易与其引起心灵的共鸣,当代著名书画艺术家徐海燕老师正是在这样的美学格调中,传承弘扬文人画的时代精神。与徐海燕老师交往虽不甚多,但在每次雅叙中都能感受到她真挚的情怀与果敢的性格,正所谓画如其人者。我们从徐海燕老师的花鸟画中,第一感受到的就是果断的运笔,老杆寒枝若曲铁劲直,山石勾勒又有篆籀之笔。寒鸦孤傲于向阳花开,梅兰竹菊传达着时代审美情愫。荷花,向日葵,石榴,葡萄、山水写生等,都在一种文人诗意情愫中,展现出浑厚华滋,厚重典雅的美学格调。甚至说,站在徐海燕老师的作品前,能感受到在笔墨张力下,要突破画面的一种视觉冲击感。这种冲击感,也正是画家融入作品的真实性情,在黑与白,虚与实,疏与密,古意与今声的矛盾处理中,寻求到的一种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。
可以说,在时代的洪流中,中国画的审美转换是多元化的,时代传承更是在各取所需中生发出异彩纷呈,百家争鸣的美学气象。但如果能在各种审美诱惑中坚守传统,做好自己,不随波逐流,就算是一位能脱颖而出的画家,在徐海燕老师的艺术求索中与作品格调中,似乎能清晰的看到这一优点,也正是一位画家的作品最能打动人处。画外功一直是一位画家艺术素养提升的重要指数,徐海燕老师把读书,练习书法作为日常必修课,不懈追求,孜孜求索,正所谓艺道并进者也。在此,更祝愿徐海燕老师在水墨淋漓,清新典雅的美学气象中,走向大美神韵,艺术之路长青。(本文作者孙秀明,系当代美术评论家,费孝通杯田野调查奖获得者,数象综合法书法审美标准主创人,书画电影艺术总监。)
徐海燕,字墨鸿 ,湘籍画家,现居北京。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、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、中国女画家协会会员、九三学社湖南省书画院院委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华艺网 » 新锐实力派女画家徐海燕作品选
声明:本站除注明来源于华艺网的文章外,其内容来自网络,图文版权属于原作者。如您感到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通知我们,立即删除。 【在线留言】